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现场(摄影:宋峥)
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、受影响人口最多、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。为掌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,我国每5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工作。去年又新增年度动态监测。2019年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工作。
调查结果显示,截至2019年,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.37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6.81%;沙化土地面积168.78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17.58%;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27.9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.91%。
孙国吉介绍,调查结果表明,我国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(所有调查省份,指荒漠化18个省,沙化30个省,下同)荒漠化和沙化土地“双逆转”,面积持续“双缩减”,程度持续“双减轻”,沙漠、沙地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“双提高”,沙区生态状况呈现“整体好转、改善加速”态势,荒漠生态系统呈现“功能增强、稳中向好”态势。
孙国吉表示,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。与2014年相比,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7880平方公里、33352平方公里,年均减少分别为7576平方公里、6670平方公里。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四个监测期保持了“双缩减”。
荒漠化和沙化程度稳步减轻。与2014年相比,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9297平方公里,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2587平方公里。
沙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。2019年沙化土地平均植被盖度为20.22%,较2014年上升1.90个百分点。植被盖度大于40%的沙化土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,5年间累计增加791.45万公顷,与上个调查期相比增加了27.84%。
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体减弱。2019年风蚀总量为41.79亿吨,比2000年减少27.95亿吨,减少40%。
据悉,第六次调查以国土“三调”为底版,直接参与的技术人员达5100余人,中国科学院、水利部、中国气象局等相关单位以及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参加了相关专题研究工作。
博鳌亚洲论坛计划于3月底举办年会,设置四个板块议题******
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(记者 夏宾)博鳌亚洲论坛11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新闻发布会。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,论坛按惯例将于今年春季,初步考虑在3月底,在海南博鳌举办2023年年会。年会将在做好防疫的同时,以线下方式举行,具体日期会在确定后尽早公布。
据悉,今年年会计划设置“发展与普惠”“治理与安全”“区域与全球”“当下与未来”四个板块议题,旨在更好地推动各方理性探讨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、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,从而促进国际合作,凝聚发展共识。
李保东称,今年年会将邀请包括东道国中国在内的各国领导人、政府官员、国际组织负责人、企业代表、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出席会议,共商疫后亚洲与全球发展大计。
李保东表示,当今世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。一方面挑战更大,困难更多,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求稳定、谋发展的呼声也更高,愿望也更加强烈。
他直言,我们不能让眼前的困难搅乱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线图,不能让局部的利益分歧掩盖了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需要。如果国际社会能够携手应对好疫情、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,加强宏观政策协调,就能够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复苏轨道。反之,就可能面临经济下滑甚至发展倒退的不利前景。
李保东强调,在此背景下,博鳌亚洲论坛将坚持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初心,践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使命,积极促进中国、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对话交流。论坛2023年年会将继续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,致力于凝聚各国共促疫后世界经济复苏的共识,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和团结合作,迎接共同挑战,促进共同发展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